1、統一信息標準
基層業務單位涉及業務面廣,各技術服務機構和專業技術人員能力參次不齊,因此根據職業衛生健康檢查的業務要求制定和發布統一的信息對接標準,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以及相關行業指導意見發布或變更后由平臺統一發布、下發、平臺基層業務系統通過數據交換進行應用落實,建立規范集中管理、統一發布培訓的模式,確保服務機構業務工作開展標準適用。
2、法律法規查詢
建立法律法規標準、化學品毒性數據等業務相關文檔文獻查詢、查新下載服務,促進各業務機構動態關注行業動態,形成機構自主學習應用的氛圍。
3、技術服務機構管理
建立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放射衛生技術服務四類機構六種資質(新證、延續、擴項、變更項目、遺失補辦、注銷)備案資料管理檔案,為后續質量控制評估及管理預警提供依據。
4、職業健康檢查數據采集管理
建立多途徑職業健康檢查數據采集機制,通過對照全民健康保障工程標準數據元要求,遵照現行標準,拓展發布職業病防治專項數據元要求,指導基層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按規范開展體檢和數據上報工作,鼓勵基層單位職業健康檢查實現全部信息化,對于體檢量大、業務復雜的單位采用數據對接模式上報數據,體檢量小且業務流程相對簡單的平臺支持在線申報職業健康檢查數據,實現數據完整收集。
5、重點職業病監測分析
對照國家發布的重點職業病監測要求,平臺對于重點職業病監測相關數據采集及分析采用標準發布應用至最基層單位,對于重點職業病需要采集的基礎數據由基層業務系統建立基礎碼表,在體檢業務開展過程中進行必要業務數據采集確認,上傳至平臺后由平臺統一根據要求整理形成區域性的上報國家數據導出,另外根據重點職業病監測統計要求形成針對區域范圍、企業用人單位、經濟性質、行業類別等多維度的綜合統計分析功能,通過數據統計分析以及同期對比,可實現地區職業健康狀況的綜合評估工作。
可參照重點職業病監測工作手冊要求對于轄區重點職業病防治評估要求實現多維度多病種約230套評估表自動進行評估、展示,減輕重點職業病監測工作手冊報表編制的數據統計難度。
6、職業健康檢查質量控制管理
基于職業健康檢查數據采集、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備案資質管理(含基本信息、專業技術人員信息、儀器設備信息等)信息,建立職業健康檢查質控評估指標動態評估機制,記錄資質、硬件類現場評估結果,按照機構備案執業范圍按比例隨機抽取職業健康檢查報告參與專業性評估,建立質控考評題庫,專業技術人員技能考評通過計算機完成抽題、答題、評估,實現質控控制評估全流程覆蓋,建立科學、動態的質控評估體系。
7、放射性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管理
針對放射性職業病危害因素存在的醫療機構及非醫療機構,建立存在放射源的醫療機構或非醫療機構基本檔案、醫用輻射裝置或其他放射源、放射工作人員基本檔案信息庫,通過對于機構、設備以及人員的唯一識別,建立放射性監測數據的連續性檔案管理,對于監測超標監測點開展預警,對于監測數據的辯護趨勢和地區輻射水平進行統計分析,加強放射性職業危害因素的管控。
因目前放射性技術服務大多數以民營機構為主,本次建設過程中針對性放射性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數據采集擬采用多途徑數據采集模式進行,建立一方建檔多方利用的數據管理模式,促進放射診療單位與放射性技術服務機構之間互相促進的數據報告管理模式。
8、職業健康檢查數據綜合分析
(1)工作量評估
針對已經采集的基層職業健康檢查數據,可基于行政區劃、機構名稱、體檢年度、體檢周期、職業危害因素分類、明細職業危害因素等多個維度,統計職業健康檢查開展的人數、人次數以及對應的檢出人數(職業專科復查人數、職業禁忌證檢出數、疑似職業病檢出數等等。)
(2)工作質量評估
針對已經采集的職業健康檢查數據,可基于行政區劃、機構名稱、體檢年度、體檢周期、職業危害因素類別等,對于基層職業健康檢查工作開展的規范符合率、檢出數、檢出率等進行評估,對于異常偏離較大的給予預警提醒。
(3)技術服務能力評估
可基于年度、行政區劃、職業健康檢查資質等多維度對于轄區范圍內的技術服務能力進行綜合評估,包括機構、資質、專業技術人員等。
(4)業務開展
可基于年度、行政區劃、技術服務機構等維度對于基層職業健康檢查數據上報數量、上報質量進行動態預警及展示,可提供平臺運行監管單位對于基層業務單位數據上報情況進行檢查監督,實現平臺數據采集的完整性。
(5)業務預警
基于職業健康檢查、重點職業病監測、放射性檢驗檢測等專項業務行動原始業務數據的全量采集,構建數據清洗預警模型,對于數據入庫前后開展實時動態預警,異常數據禁止入庫并給予提醒,已入庫數據評估異常可提供為質量控制或協同行政監管的依據。
9、數據共享管理
職業病防治管理業務不單純是各職業衛生專業機構的工作,還涉及到與衛監、人社之間的交叉業務,按照職責的劃分,各部門所應承擔的工作如下:
l 衛生計生部門:負責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職業病鑒定工作,承擔部門企業或政府委托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進行監測;
l 衛生監督部門:針對轄區內從事技術服務的機構資質、人員資質進行監督檢查。
l 社會保障部門:以被診斷為職業病的病人進行工傷鑒定后評估其是否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評估結果作為國家重點職業病監測指標之一。
為此,本項目重點以衛生部門自身的職業衛生防治職責為導向進行系統建設,但在總體架構設計過程中需預留部分的接口,以便于后續與各單位之間的對接,實現職業衛生信息在安全監管下的信息共享。
微信掃一掃,碼上報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