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醫院核定床位數
|
應同時達到下列標準:
(1) 核定床位數
三級甲等 ≥800張
三級乙等 ≥600張
二級甲等 ≥280 張
二級乙等 ≥120 張
(2)床位使用率:
三級醫院:90—100%
二級醫院:85—100%
|
(1)查衛生行政部門有效文件
(2)查前一年醫院統計報表
(3)床位使用率按實際開放床位數計算
|
核定床位: 張
開放床位 : 張
床位使用率: %
|
是□ 否□
|
2
|
主要?拼参粩
|
大內科、大外科床位相加占醫院總床位百分比:
三級甲等 ≥50%
三級乙等 ≥55%
二級甲等 ≥60%
二級乙等 ≥65%
|
現場檢查、查看醫院文件
|
內 科: %
外 科: %
|
是□ 否□
|
3
|
重癥醫學科床位數
|
占醫院總床位百分比:
三級甲等≥2.5%
三級乙等≥2.2%
二級甲等≥2.0%
二級乙等≥1.5%
|
評審前一年醫院業務報表
實地考查中心監護室、獨立設科的重癥監護病房
|
重癥醫學科床位數: 張
|
是□ 否□
|
4
|
急診科床位數
|
占醫院總床位百分比:
三級甲等≥3% (必設EICU且≥1%)
三級乙等≥3%
二級甲等≥3%
二級乙等≥2.5%
|
評審前一年醫院業務報表
實地考查急診科
|
急診科床位數: 張
EICU床位數: 張
|
是□ 否□
|
5
|
衛技人員配備
|
三級甲等:
(1)床位∶衛技人員=1∶1.25 以上
(2)床位∶護理人員(含合同制執業護士,下同)=1∶0.65以上
三級乙等:
(1)床位∶衛技人員=1∶1.15 以上
(2)床位∶護理人員=1∶0.6 以上
二級醫院:
(1)床位∶衛技人員=1∶1 以上
(2)床位∶護理人員=1∶0.55以上
中醫藥人員:
床位:中醫藥人員=1∶0.04以上
|
評審前季度末人事報表
實際開放與核定床位數不一致的,取高位數
|
(1)床位∶衛技人員=
(2)床位∶護理人員=
(3)床位:中醫藥人員=
|
是□ 否□
|
6
|
重要部門護理人員配備
|
(1)病房護士與實際開放床位至少達到0.4:1,其中三級醫院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達到0.45:1
(2)ICU護士與實際開放床位比達到2.5:1,其中三級甲等醫院達到2.8:1
(3)手術室護士與實際開放手術床位比達到3:1
(4)麻醉后恢復室護士與實際開放恢復室床位比達到1:2
|
評審前季度末人事報表
實際開放與核定床位數不一致的,取高位數
|
(1)病房護士:實際開放床位= ;示范病房護理人員比例=
(2)ICU護士:實際開放床位
=
(3)手術室護士:實際開放手術床位=
(4) 麻醉后恢復室護士:實際開放恢復室床位=
|
是□ 否□
|
7
|
主要臨床科室衛技人員專業技術職務配備
|
三級甲等 三級乙等 二級甲等 二級乙等
(1)急診科 (2A) (1A) (2B) (1B)
(2)ICU (1A) (2B) (1B) (1C)
(3)內 科 (20A) (7A) (1A) (3B)
(4)外 科 (16A) (7A) (1A) (3B)
(5)婦產科 (2A) (1A) (3B) (1B)
(6)兒 科 (3A) (1A) (1B) (1B)
(7)耳鼻喉科 (1A) (2B) (1B) (1C)
(8)口腔科 (1A) (2B) (1B) (1C)
(9)眼科 (2A) (2B) (1B) (1C)
(10)感染科 (1A) (2B) (1B) (1C)
(11) 中醫科 (1A) (2B) (1B) (1C)
(12)麻醉科 (1A) (3B) (1B) (1C)
(13)護理部門 (2A) (5B) (3B) (1B)
檢查結果填寫方法:主任醫(護)師為A,副主任醫(護)師為B,主治(管)醫(護)師為C
|
(1)查人事科檔案及資料(包括正式在編、在聘職工和延聘人員。返聘和外聘人員不計。民營醫院全職外聘人員聘期在一年以上的可計在內)
(2)因本區域內有婦產科、兒童醫院,而醫院未設科的,并經衛生行政部門批準,婦產科、兒科可不納入考核
(3)13欺項中允許有一項不合格
|
(1)急診科 ( )
(2)ICU ( )
(3)內 科 ( )
(4)外 科 ( )
(5)婦產科 ( )
(6)兒 科 ( )
(7)耳鼻喉科 ( )
(8)口腔科 ( )
(9)眼科 ( )
(10)感染科 ( )
(11)中醫科 ( )
(12)麻醉科 ( )
(13)護理部門( )
|
是□ 否□
|
8
|
主要二級臨床專科衛技人員專業技術職務配備
|
三級甲等 三級乙等 二級甲等 二級乙等
(1)心內科 (4A) (1A) (1B) (1C)
(2)呼吸科 (2A) (1A) (1B) (1C)
(3)消化科 (2A) (1A) (1B) (1C)
(4)神經內科 (2A) (2B)
(5)內分泌科 (1A) (2B)
(6)普外科 (4A) (2A) (1A) (1C)
(7)心胸外科 (2A) (2B)
(8)神經外科 (2A) (1A) (1B)
(9)骨科 (4A) (1A) (1B) (1C)
(10)泌尿外科 (2A) (2B)
檢查結果填寫方法:主任醫(護)師為A,副主任醫(護)師為B,主治(管)醫(護)師為C
|
(1)查人事科檔案及資料(包括正式在編、在聘職工和延聘人員。返聘和外聘人員不計。民營醫院全職外聘人員聘期在一年以上的可計在內)
(2))允許有一項不合格
|
(1)心內科 ( )
(2)呼吸科 ( )
(3)消化科 ( )
(4)神經內科 ( )
(5)內分泌科 ( )
(6)普外科 ( )
(7)心胸外科 ( )
(8)神經外科 ( )
(9)骨科 ( )
(10)泌尿外科 ( )
|
是□ 否□
|
9
|
主要醫技科室衛技人員專業技術職務配備
|
三級甲等 三級乙等 二級甲等 二級乙等
(1)放射科 (2A) (1A) (1B) (1C)
(2)超聲科 (1A) (2B) (1B) (1C)
(3)藥劑科 (1A) (3B) (1B) (1C)
(4)檢驗科 (1A) (3B) (1B) (1C)
(5)病理科 (1A) (2B) (1C)
(6)輸血科/血庫(1B) (1B) (1C) (1C)
(7)營養科 (1B) (1B) (1C) (1C)
檢查結果填寫方法:主任醫(護、技)師為A,副主任醫(護、技)師為B,主治(管)醫(護、技)師為C
|
(1)查人事科檔案及資料(包括正式在編、在聘職工和延聘人員。返聘和外聘人員不計。民營醫院全職外聘人員聘期在一年以上的可計在內)
(2)允許有一項不合格
|
(1)放射科 ( )
(2)超聲科 ( )
(3)藥劑科 ( )
(4)檢驗科 ( )
(5)病理科 ( )
(6)輸血科/血庫( )
(7)營養科 ( )
|
是□ 否□
|
10
|
衛技人員學位數
|
三級甲等:博士數 ≥15 碩士數 ≥80
三級乙等:博士數 ≥1 碩士數 ≥40
二級甲等:碩士數 ≥5
|
評審前季度末人事花名冊(抽查執業注冊、學位證書)
|
博士數: 名
碩士數: 名
|
是□ 否□
|
11
|
主要職能科室
|
三級醫院應設立:
院辦、黨辦、人事、醫務、質控、科教、門辦、護理、院感、公共衛生、醫保、信息、設備、財務、總務、保衛
二級醫院應設立:
院辦(黨辦)、人事(保衛)、醫務(質控)、門辦(醫保)、護理、院感、公共衛生、信息、設備、財務、總務
|
人事任命文件、現場查看;
根據醫院實際情況功能相近的科室可以整合
|
符合□ 不符合□
|
是□ 否□
|
12
|
主要臨床科室
|
|
三級醫院
|
二級醫院
|
現場查看并查醫院文件
|
一級臨床專科設置數:
二級臨床專科設置數:
|
是□ 否□
|
一級臨床專科
|
設急診科、ICU、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中醫(中西醫結合)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膚科、精神衛生科、麻醉科、康復科、感染科、全科醫學科
|
設急診科、ICU、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中醫(中西醫結合)科、精神衛生科、麻醉科、感染科、全科醫學科
|
二級臨床專科
|
內科:設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三甲另設其他3個以上?疲2個以上
外科:設普外科、心胸外科、神經外科、骨科、泌尿外科,三甲另設其他2個以上專科,三乙一個以上
婦產科:設婦科、產科
兒科:設2個以上?
中醫科:設3個以上?
|
二級甲等內、外科各設3個二級學科或學組
中醫科:設2個以上專科或學組
|
13
|
主要醫技科室
|
三級醫院:藥劑科、檢驗科、病理科、輸血科、放射科、超聲科、消毒供應室、營養科和心電圖室、腦電圖室、內鏡室
二級醫院:藥劑科、檢驗科、病理科(二甲)、輸血科(血庫)、放射科、超聲科、消毒供應室、營養科、心電圖室、內鏡室
|
現場查看,查人事任命文件
|
符合□ 不符合□
|
是□ 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