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報告已經可以到自助取單機打印。”上周末,在收到手機微信提醒后,杭州市民岳小姐陪同母親回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下稱“市一醫院”)拿取檢驗報告單,并進行下一步診治。記者了解到,上周該醫院推出微信平臺這一惠民服務措施,方便患者與醫院信息平臺溝通,就醫省時又省事。
上周末上午,在醫生的建議下,岳小姐陪同母親在杭州市一醫院進行了一系列相關項目檢查。因檢查結果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拿到,所以岳小姐先帶母親回了家。
下午2時許,岳小姐看到醫院回復的微信提醒稱,上午的檢查結果已經出來,可以去醫院領取了。“以前大概能知道是下午出來,但具體時間不確定,來早了只能干等著,來晚了又怕排不上隊,現在有了微信即時提醒,方便了不少。”
杭州市一醫院計算機中心主任紐羅涌介紹,醫院從去年開始推出“分時段就診”業務,在掛號時患者會被告知大概的就診時間。很多時候,一些檢查報告需要等半天,甚至幾天時間才能出具,而原本的檢驗回執單上只有大致的時間。如此,病人有時候需要一次次來醫院,會造成時間上的浪費。
“有了微信平臺,信息是實時更新的,更加準確,而且大大節約了看病時間。”紐羅涌說,微信平臺推出,減少了大部分病人在醫院逗留的時間,也減少了患者之間互相交叉感染的風險。
據記者了解,微信平臺除了檢驗報告回執提醒服務外,還會及時通知掛號科室的具體叫號信息。該平臺的使用方法也十分簡單,患者只需在手機微信上添加“hzsyyy”為好友,選擇關注市一醫院的微信,發送掛號或檢驗單的相關信息過去,醫院系統后臺便會及時回復情況。
用微信看病看似新鮮便利,但目前使用率卻還不高。記者隨機采訪發現,大部分患者對該平臺的情況不清楚,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對微信本身更是一無所知。
“要是我自己來看病,只能在醫院等著,我連微信是什么東西都不知道。”岳小姐的母親如是說。
此外,市一醫院門診服務臺姓鄭的護士告訴記者,由于目前使用微信平臺的數量不多,所以暫時收效不明顯。“使用微信的大多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老年人的使用量幾乎是零。”
紐羅涌表示,雖然微信受眾還不多,但其運營成本低,醫院今后還將進一步拓展系統查詢功能等。如,可以利用微信平臺查詢CT、磁共振等各類檢查報告的狀態。
“隨著功能的不斷完善,我想這個平臺的效果會逐漸體現出來的。”紐羅涌自信地說。
轉載自:騰迅健康 http://health.qq.com/a/20130325/00007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