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2013年4月16日13版)
[人民日報]三保合一,將邁管理整合第一步
來源:人民日報
今年3月公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明確,整合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職責等,由一個部門承擔。隨后,國辦發布了該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明確在6月底前完成對三大醫保職責的統一部門管理。
專家認為,這將為將來制度并軌奠定基礎。
日前,衛計委新農合研究中心和新農合醫療技術指導組在北京召開了醫療保障管理體制有關課題研討會。三大醫保的管理、制度整合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認可。
我國目前有三大基本醫保制度,分別為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前兩項醫保由人社部門管理,新農合由衛生部門管理。
今年3月公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明確,整合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職責等,由一個部門承擔。隨后,國辦發布了該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明確在6月底前完成對三大醫保職責的統一部門管理。
現況:各管各的 浪費資源
專家認為,三項醫保之間既有交叉又有斷裂,管理部門的分散也帶來了財政的重復投入和管理上的相互掣肘,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的快速發展,整合三項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管理勢在必行。
重復參保,造成資源浪費。去年審計署公布的審計情況顯示,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個人為單位參保,新農合以家庭為單位參保,險種間保障對象有交叉,即便同一險種各地政策也有差異。上述情況造成重復參保,截至2011年底,538.47萬人重復參加新農合、城鎮職工或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造成財政多補貼7.92億元。
由于分屬兩個部門管理,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在大部分地區的行政、經辦等管理資源并行,人員、機構、信息系統分割,互不相容,難以銜接。為此,很多地方的醫院需要設兩個報銷窗口,分別對接。
“我國三大醫保資金年度籌資達到8000億元,覆蓋超過12億人,其中70%是新農合參合人,但新農合籌資規模卻只有2000億元左右,約占1/4。多部門、分制度、分人群管理體制已不適合新型城鎮化的要求。”中國社科院勞動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王延中說。
而從保險的疾病風險分擔機制建設來說,“碎片化”的制度、管理模式,不利于提高統籌層次,不符合大數法則,難以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從而對基金的管理產生風險。
將來:制度銜接 待遇無別
按照《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安排,三大醫保職責統一到一個部門管理,屬于管理職責的整合,將先實現行政、經辦資源的整合,為進一步的制度并軌打下基礎。
李珍介紹,依據國際經驗,人類發展指數較高的國家、醫保全覆蓋的國家更多傾向于“大衛生”管理模式,但前提是醫療服務供給的管辦分離。
研討會上,衛計委衛生研究中心公布的對國際上171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保障管理體制情況的分析顯示,84%的國家/地區由衛生部門單獨管理(占72%)或與其他部門共同管理(占12%)醫療保障。
與會專家指出,醫療保障是否有效的評判標準并不在于基金是否平衡,而在于是否有利于參保者公平、可及地利用醫療服務。片面強調醫療保險基金平衡問題,單純以經濟手段對醫療機構進行總額控制,造成醫院接收醫保病人越多,反而可能要承擔更多的醫保結算損失,醫院因此而推諉醫保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