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題背景
1、國內外研究開發情況概述
在發達國家,通常已經建立和發展了成熟的社區醫療模式,并且醫院信息系統發展也比較成熟。在此基礎上,進行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通過集成平臺來支持醫療機構之間的醫療信息交換與共享最終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已經成為醫療信息化的新熱點。
英國投資62億英鎊建立全國的醫療信息整合系統。國家信息化項目形成了一個基于信息交流和標準化的架構體系,其基礎架構以病人為中心,包括的項目有:擇醫和預約、電子處方服務、圖像存檔及通信系統、全國范圍內家庭醫師間的病歷轉診和全國范圍內的電子郵件系統網絡等。同時,所有的服務項目由國家醫療服務控制中心進行監管。
荷蘭國家醫療福利部建立國家數據共享中心,通過集成平臺建立全國的醫療數據交換中心,支持各醫療機構之間安全快速地交換病人信息,形成覆蓋全體國民的健康檔案。醫護人員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方便地訪問到病人的完整信息。該項目從2002年開始醞釀,2006年已建成。
集成平臺的所提供的服務包括:
安全控制:對醫療機構及醫療服務人員進行鑒別和訪問控制
登錄記錄:對各類信息的訪問歷史進行追蹤記錄,誰,什么時間訪問了什
么類型的數據。
病人主索引管理:將電子病歷系統同患者身份相匹配。
數據授權管理:只有病人本人授權醫療機構才能訪問其醫療記錄。
在美國,布什總統在2004年時提出到2014年要讓大多數美國人享受電子衛生記錄。全美最成功的區域醫療信息機構位于印第安納州,在這里超過70%的公立醫院和醫生使用一套統一的醫療衛生數據交換系統。數據交換采用集中式管理的聯合模型來進行數據訪問,實驗室、醫院和藥房的信息都先復制到一個中心數據庫里,數據提供者使用專門定制開發的軟件進行訪問權限的設置。該系統目前可以為使用者提供病人信息的統一視圖。
在香港,醫院管理局充分發揮了資源整合的優勢,統一組織力量開發醫院信息系統。 香港醫管局將整個工程分成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進行網絡和基礎數據庫建設。第一期工程從1995年到2001年,重點建設醫生工作站,處理臨床用藥、診療信息和病人部分臨床記錄。第二期工程從2002年到2004年,主要是建設初步的電子病歷系統,包括病人醫囑信息處理、病人檢查/檢驗信息處理等臨床常用功能,并集成了用藥咨詢系統和臨床數據分析系統。第三期工程目前正在規劃中,主要目標是建設一個完整的、帶有決策支持功能的電子病歷系統。醫管局已開發并完成了以網絡為基礎,為香港市民而設的終生病歷記錄,包括文字、數字、多媒體及數碼放射影像數據。現在,使用該終生病歷記錄的醫療機構范圍除了醫管局管轄內的162所醫療機構外,已經擴展至醫管局以外的醫療服務機構。當病人的病歷記錄進入共享機制中時,需要和醫院簽署一份協議,同意醫療機構間可以共享他的病歷。同時,通過整合醫院內部各種信息系統的方案,醫生可以利用各種信息來支持他們對病人的治療方案和出院后的后續服務。在這套整合方案中,采用了病人總索引的方法來優化流程,即以病人的香港身份證號作為辨認病人和聯系各診療記錄的惟一號。目前,香港病人總索引共存有800萬條病人記錄,被應用于各醫院及門診的入院/出院及預約服務。
在國內,醫院信息化建設初見成效,但社區醫療的信息化支持還比較薄弱,而且產品對業務支持的全面性以及靈活性都比較差,無法適應社區業務的真正要求。區域醫療平臺更是處于探索和起步階段,市場迫切需要成熟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國內許多城市在在逐步開始進行區域醫療協同的探索,其中上海和北京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上海正在為努力全體市民建立一份電子健康檔案,病人的各種化驗結果、歷史醫療記錄等信息,將通過電子郵件及時送出。為實現這一目標,目前上海市有部分市區開展了居民電子病歷的集成。在閔行區,居民只要在任何一家醫療機構看過病,或者接受過任何一位社區醫生的上門隨訪,其電子健康檔案就會即刻被刷新。健康信息在區域內實現全覆蓋后,臨床醫生和社區醫生對患者的干預不再重復,他們可以綜合運用居民的歷史健康數據,進行更為有效、更為客觀的疾病干預。浦東新區日前也已經開始建立統一的信息庫,將病歷資源在區域內30多家醫院實現院院相通。目前,浦東高橋地區的四個醫院已實現聯動,爭取在五年內為區內社保人員建立電子健康記錄。上海各個區縣所進行的嘗試,盡管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如何讓不同領域的信息實現共享,還依然是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北京東城區衛生服務中心已為社區居民建立了電子檔案,轄區內患者的身份信息和診療信息、社區全科醫生開出的電子處方等,中心都能夠實時調閱查看,在相當程度上緩解了百姓“看病難”的問題。然而,社區醫生仍然沒改變傳統的轉診模式,他們要靠打電話同區域內的三級醫院聯系病人轉診,病人的檢驗、檢查結果也無法傳回社區保存,橫亙在兩級醫療機構面前的,依然是不能真正共享信息。
2、研究開發工作的目的、范圍和意義
(1)本課題開發工作的目的和范圍
目的:
為醫院、社區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提供以病人為中心,具有豐富臨床功能、知識驅動的業務支持系統。
在試點醫療機構(包括社區醫療機構、醫院、體檢中心、血庫、零售藥房、藥品和醫療器材經銷商、銀行、醫保中心等。)之間實現信息共享和交換,支持各醫療機構之間的業務流程整合。為實現城市性、地區性甚至全國性醫療協同提供技術平臺和參考模式。
通過一系列的技術創新、應用模式創新、服務模式創新使區域醫療衛生服務在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方面實現關鍵突破。
范圍:
1) 開發區域醫療協同數據交換平臺
在醫療衛生服務鏈上有眾多與醫療和健康服務相關的機構,包括:各級醫院、社區醫療中心、藥品及器材經銷商、藥店、醫保中心、商業保險、醫療衛生管理機構等等。這些機構都從各自業務分工的角度為居民提供健康相關的服務,但目前這些服務大都處在條塊分離狀態,無法形成整合的服務流程,因此整體服務效率和質量都無法令人滿意。這些機構雖然大都已經建立了信息系統,但由于各系統間無法進行信息的共享和交換,自然也就無法通過目前這些信息系統來提升整體醫療服務流程的效率,因此建立區域醫療協同數據交換平臺是實現區域醫療協同服務的當務之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