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業務需求分析。
縣醫院信息化建設水平比較低,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為適應深化醫改形勢下公立醫院改革的要求,縣醫院迫切需要建立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院內信息共享的醫院信息系統,提高醫院醫療服務和管理水平。
1.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優化就醫流程,改善就醫環境,方便群眾看病。
2.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強化醫院內部管理和財務核算,提高醫療服務效率,降低醫療服務成本,合理控制醫療費用。
3.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改善醫療服務。
4.加強各類業務數據的采集、傳遞、存儲和使用管理,促進醫院內信息共享,并為實現未來醫療信息的區域共享打下基礎。
四、總體框架
縣醫院信息系統主要包括臨床服務系統、醫療管理系統和運營管理系統,并通過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形成便捷、高效、一體化的醫療服務信息系統,同時支持今后的醫療行為監管、決策支持、電子病歷瀏覽。總體框架設計如圖4-1所示:
縣醫院信息系統是為實現醫院臨床業務、醫療質量和醫院管理的數字化運作服務的。主要包括臨床服務、醫療管理和運營管理三部分。它們既相對獨立,又是有機整體。
醫院信息平臺是連接醫院內各業務信息系統數據交換和共享的平臺,是不同系統間進行信息整合的基礎和載體。從業務角度看,平臺可支撐多種業務,而非僅服務于特定應用層面。
網絡基礎設施指支撐整個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硬件設備、網絡設施及其他相關基礎設施。
圖4-1 縣醫院信息化建設總體框架
五、主要建設內容
(一)醫院信息系統。
1.臨床服務。臨床服務是指以病人為中心,實現患者臨床診療活動全過程的數字化運作。主要包括門急診掛號系統、門診醫生工作站、分診管理系統、住院病人入出轉系統、住院醫生工作站、住院護士工作站、電子化病歷書寫與管理系統、合理用藥管理系統、實驗室信息系統、PACS、超聲/內鏡/病理管理系統、手術麻醉管理系統、臨床路徑系統、輸血管理系統、重癥監護系統、心電管理系統、體檢管理系統。
2.醫療管理。醫療管理是指對醫院醫療活動和醫療費用進行全過程監控,保障醫院醫療活動的質量和安全,合理控制醫療費用。主要包括門急診收費系統、住院收費系統、護理管理系統、醫療質量控制系統、醫務管理系統、院感、傳染病管理系統、科研教學管理系統、病案管理系統、醫療保險/新農合系統接口。
3.運營管理系統。運營管理指醫院“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業務流”的統一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藥品管理系統、設備材料管理系統、物資供應管理系統等。
4/22 首頁 上一頁 2 3 4 5 6 7 下一頁 尾頁
|